2)第567章 东胜城下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一共五个千户,五千六百人,其中一个千户驻扎东胜城,那么东胜城就按照这个标准建造。

  有人会问了,都是男人?没有女人吗?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营妓一词。

  整个东胜城,东西三百米,南北三百米,一眼就能望到头,用黄土夯成城墙,外面贴了一层青砖。

  朱棣登台后,采取全面收缩战略,将所有卫所内迁到长城以内,放弃了类似东胜卫这样的关外卫所,造成了大明国土面积的减少。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大明经历了四年的战争,士兵死了几十万,百姓更是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收缩防线是最好的方式。但在李云睿看来,这就是割

  地求和,这也是李云睿看不上朱棣的一个主要原因。

  很多人看史书,都跟着鼓吹永乐大帝,永乐盛世,光顾着去看朱棣修《永乐大典》、四征安南、七下西洋、五征蒙古的丰功伟绩,但谁也不去注意,朱棣是怎么把朱元璋打下来的土地,一步步变小的。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宁王朱权就藩大宁府,在今天蒙古赤峰市境内,妥妥的关外,属于大明的领土,毕竟有藩王坐镇。朱棣一上台,为了酬功,就把大宁府封给了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是什么尿性?羁縻卫所。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主要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其他都是地方自决。羁縻政策的原则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简而言之,只要承认大明是中央王朝就可以,其他的你可以自己玩,如果能朝贡,中央朝廷则会十倍、百倍还赐。

  至于是叛还是附,随对方的便,因此时降时附,是羁縻地区的常态。缺米面粮油了,立即归附大明,换取物资,东西拿到手后,立马翻脸。

  但在皇帝眼里,羁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统治方式。

  连大宁府,朱棣都可以不眨眼地抛弃,小小的东胜城对朱棣来说,更不算是什么事了!但东胜城对曹国公府来说,却有着天大的意义。

  来到东胜城下,看着已经破败不堪的城墙,李云睿叹了一口气,然后命人布置祭坛,在司仪的指挥下,李云睿拜祭了李文忠的英灵。

  洪武二年春,李文忠以偏将身份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顺帝;后来常遇春病逝,李文忠临危受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一战拿下了东胜城。

  之后李文忠率领军队从雁门关出发,驻扎在马邑,打败北元游兵,擒获平章刘帖木;后进至白杨门,依靠河水为险阻,自我防固。次日派出精兵,左右夹击,大破元军,俘斩万余人,擒获敌将脱列伯。

  次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十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