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71章 皇帝准奏_天唐锦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绪不去想那些点心茶水,将注意力全都放在手中的计划书上……

  房俊拟定的这份计划书的内容很是周详。

  事实上,“军训”很早以前就存在。

  自商代而始,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

  西周之时,官学分“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

  《周礼·保氏》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西周的“大学”,以习武为主,教师一般由军官担任。军训主要内容为习射,即学习射箭以及驾驭五种战车的方法等,即以“六艺”为标准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较为讽刺的是,后世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儒家学说,在其创始人孔子在世之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这些话出自《论语·子路》,很显然把军事训练和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那时,人们都把军事技能的高下,视为一个人能否算作贤能的标志,《国语·晋语》当中便有“射御足力则贤”的教诲。

  后世那些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生们若是生在孔子的年代,怕是连成为孔子学生的资格都没有……

  开国之初的那些个勋臣们,各个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文武并举内外兼修,然而如今虽然战火不断,但是真正的世家子弟却已经渐渐开始耽于奢华,摒弃武功专修文学,唯有那些庶子、族子,才在得不到家族太多资源培养的情况下,不得不依靠军功博取功名。

  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文贵武贱之格局,假使将来稍微有些能力的人都去刻苦读书而荒废了武功,可不是什么好事。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