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1章暴风雨前的平静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秦王,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秦昭襄王毕竟是秦国的正统。

  所以最终,白起决定和魏冉划清界限。当然,除了上面的因素外,白起还有他更加单纯的政治思考:

  第一,白起效忠的既不是魏冉,也不是秦昭襄王,而是秦国,他只会做忠于秦国的事情,这一点是他的行事准则;第二,白起一直遵循秦人一贯的排外传统,对于魏冉、宣太后等人,他一直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看待他们的。

  战国的确是个非凡的时代,军事上运筹帷幄;政治上纵横捭阖;学术上也是百家争鸣;就连任用人才,也是一波三折。它重视人才的作用,但是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重要人物而放弃前进的步伐。以当时最为风华绝代的秦国而言,在秦国政治舞台上有许多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非秦国人,然而,每一个人在大放光彩之后,却难得到善终。

  商鞅、张仪如是;魏冉、范雎如是;吕不韦、李斯也如是。或分尸,或出逃,或放逐,或服毒。结果看似各异,实际上都是惨淡收场,而秦国却依然生机勃勃地向前迈进。

  秦人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成为当时战国的典范。一方面秦国人积极招揽各国人才,利用他们的才能来为秦国服务;另一方面他们却打从内心深处抗拒外来的六国之人,自始至终,秦国人都是排斥他们的,因此,每次到了关键时刻,秦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和老秦人一起引吭高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毫无疑问,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可惜,在白起的眼中,魏冉始终不是秦国人。无论是对于老秦人、对于白起、对于秦昭襄王甚至整个秦国,魏冉都是一个外人。所以白起最终选择了离开魏冉,不是因为他知恩不报,而是秦国人的传统思维在作祟。

  除此以外,白起是个军事家,只有战争才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然而,魏冉攻打齐国的策略,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和白起的主张相左了。要知道,白起最想对付的敌人是赵国,他一生当中,引为最大对手的,不是秦昭襄王,不是魏冉,更不是范雎,而是赵国那位声名显赫的老将军——廉颇。

  而廉颇虽然老了,却还有另外一个人脱颖而出,他即是能打败秦国大将胡伤的那个马服君赵奢,在白起的眼中,他已经把赵奢当做了自己眼下的对手。高手都是寂寞的,为了和同等高手一局胜负,他们宁愿背弃一切、只求一败。

  可惜,白起不知道,最危险的敌人,不是看得见的,而是隐藏在自己身后,看似和自己最为亲密,而随时准备趁自己没有防备,给予自己致命一击的人。恰如当初的魏冉一般,白起也没有料到,这个从茅厕里爬出来的人,竟然会成为自己走向黄泉的引路人。

  ()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