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氏,名偃。本来,赵孝成王的位子,应该由尚在秦国做质子的太子即位,但是在大臣郭开的帮助下,赵偃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赵国君主。

  这种做法当然会引起许多太子派系和忠君派系的反对,廉颇便被认为是赵孝成王派系的一员。

  说起赵悼襄王,还得从他的谥号说起。其中有个悼念的悼字,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解释的:首先,恐惧从处曰悼;其次年中早夭曰悼;最后,肆行劳祀曰悼。而襄字则有两种解释: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这就表明,赵悼襄王壮志未酬身先死,而且还喜好战争,希望通过战争能够重塑当年赵国的强盛。

  当然,赵悼襄王是有实现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理想的主观条件的,他虽然即位比秦王晚了两年时间,但是他并不和秦始皇一样,做了长达8年时间的傀儡君主。因为在他即位之初,便大肆打击权臣,集中全国权力于一身。

  而廉颇就是赵悼襄王的首要打击对象。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在赵国的国力得以恢复,廉颇也下定决心辅佐君王,准备重现赵国的辉煌之时,奸臣郭开出现了。郭开是赵悼襄王身边的红人,早在他还没有登基即位之时,郭开就是他身边的亲信。但是此人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才能,只是擅长溜须拍马,是个十足的小人。廉颇的性子就如同白起一般:直来直往,疾恶如仇。二人同朝为官,结仇生怨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甚至有一次赵王召开宴会,廉颇当着众人的面,指责郭开的不是,由此埋下了一条祸根。

  后来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使了范雎的反间计,言及廉颇与秦私通,消极避战,秦国惧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奢之子赵括。于是,赵王便准备使用赵括换下廉颇。纵使蔺相如和赵括之母都苦苦劝谏,赵王就是不听。究其原因,除了赵王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之外,郭开的谗言也是赵王做出这等误国误民的决定的重要原因。

  历来奸臣和昏君总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故《商君书·修权》中说道:“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正是由于赵王的昏庸无能,任用奸佞,才让郭开等人有了可乘之机。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白起一生,几乎所向无敌,却最终败在了范雎的一番言语之上。今日的廉颇,何尝不是面对这种危局?这当然不能全然将责任都归给那些馋臣谗言,如果君王能够明人克己,不嫉贤妒能,馋臣又怎么能够轻易地陷害得了忠臣良将呢?廉颇自赵惠文王开始,紧接着辅助赵孝成王,到现在的赵悼襄王,可谓三朝元老。即使再怎么愚钝,也知道自己位高权重、木秀于林,赵王可能会对其生出戒心和嫌隙的。

  果然,赵悼襄王一即位,便更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