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章齐国霸路的开启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居然能够想到通过开设风月场所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妙计。根据清代学者褚人获所著笔记《坚瓠续集》的记载:“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管仲堪称是这一古老行业的创始人,后世的瓦舍勾栏之中,多有供奉管仲神像者,管仲也就逐渐演变为青楼妓馆的行业保护神了。

  其实对于管仲而言,开设风月场所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广开财源,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招徕大量的外地人,有了人员的流动,就有了经济上的交流。也更有利于齐国经济的发展。曾经做过商人的管仲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他在临淄开办了七处市场,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又用风月场所让他们流连忘返。

  为了应付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的局面,管仲还下令铸造钱币。根据经济学理论,贵金属货币在出现之前,曾经有过一个以物易物的交换时期,随后则会出现一种一般等价物可以通吃所有的交换行为。在齐国,由于大多数国人都与海洋打交道,织网捕鱼,煮海晒盐,因此对小刀的需求颇为广泛,因此曾经一度以刀作为一般等价物。管仲所铸造的钱币也模仿了刀的形状,这就是直到今天还能看到的刀币。后来这种刀币的形制也被燕赵等地采用,由此可以看出齐国繁荣的商业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当然,发展商业固然重要,但在两千多年前,它并不能够完全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才是前现代社会经济的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有发展雄厚的农业基础,让老百姓有饭吃,国家才能稳定。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井田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那么就必须针对新的形势进行农业改革。

  管仲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意思大致类似于后世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为了发展生产,管仲索性将已经名存实亡的井田制一举废除,承认土地私有化,并且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土地所有者的生产热情——以前耕种土地是为了国家,现在收成都是自己的,焉有不劳动之理?而且,土地买卖所导致的土地集中也便于新农业技术的推广——这一点很好理解,在井田制下,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放头牛进去连转身都有困难,怎么可能拉犁耕地呢?随着井田制的废除,齐国出现了一个农业生产的高潮。

  当然,促进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增加税收。在井田制时代,赋税是通过奴隶和平民对公田的无偿劳动而得到的,但井田制一废除,这个办法显然行不通了——“公家”既没钱,也不掌握奴隶。公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