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章新旧交替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臣封侯拜将。

  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的状况,虽设三公之位,却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同时,他还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其实质是将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对诸王国的问题上,光武帝刘秀亦做出了一系列出于巩固权柄的动作。

  在西汉,历代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都会被封为王,并有自己的封地。例如早在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就有二十三个这样的王国存在。为了获取旧贵族王侯对于其政治军事的支持,光武帝刘秀最初恢复了许多旧王国,并为自己的亲族另设七个新王国。到了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有三个王国的国王死去,其国名便被废除。随着内战的结束,光武帝刘秀终于可以不用前皇室的支持进行统治,次年,刘秀便废除了所有的国,并把它们的王降为侯。这之中,有三个例外:其一自然是刘秀的养父刘良,此外便是已故刘秀的大哥刘伯升的两个儿子,即刘章和刘兴。

  在解决封国问题的同时,刘秀也着手处理地方豪强势大的威胁,到了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天下豪强土地兼并的问题日渐严重,威胁皇权的稳固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年,光武帝刘秀下令,要求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

  这极大地损害了四方豪强的既得利益,一剂猛药下去,各地豪强纷纷表示反对。刘秀遂决定“杀鸡儆猴”。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并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各地豪强大姓纷纷担心,刘秀会对自己动手,于是,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反抗,有甚者,某些地区竟然爆发了武装叛乱。其中以青、徐、幽、冀四州最严重。

  刘秀见此,知道自己触动了天下豪强的禁脔,为了继续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不得已做出让步,此事只有不了了之了。但是,度田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在各地有所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和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政府的效率,警惕地方势力的发展壮大,刘秀于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经过一番革旧翻新,地方官吏缩减至十分之一。

  在取得政府改革的成功的同时,光武帝刘秀还双管齐下,下诏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除此之外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