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4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用了4万训练有素的士兵、2000名水兵,外加上越王的近卫军6000人以及1000余名军官,共近5万精锐分兵三路大举进攻吴国。范蠡、后庸率兵从海路入淮,断绝黄池吴军的归路;畴无余、讴阳率兵从吴国南境直插到姑苏;越王勾践则亲率中军紧随其后。吴军则在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以及寿于姚的带领下奋力抵抗。

  越军攻破姑苏,杀了太子友,焚烧了城池,并夺取了吴国的船只。正在黄池会盟的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封锁了消息,在会盟结束后立即班师回国。回国之后,吴王即向越国请和,而越国自知还不能一举消灭吴国,就答应言和,但实际上越国依旧在加紧灭吴的准备。

  四年之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越国决定趁此机攻灭吴国。于是越国勾践与范蠡等人反复谋划后,认为要先保证越国的社会稳定与民心所向,才能保证灭吴的成功。因而,勾践便从宫内到朝廷,对嫔妃、宫官以及留守的大夫们等逐一严令要忠于职守,说道:“内政无出,外政无入。”接着,再次申明军纪,斩杀有罪之人,全城、全军都被晓之以法。同时,勾践还号召国人要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送子弟参军,并告诉军士要安心服役,国家会安抚照顾军属等。在这一系列措施之下,越国加强了国内的稳定,民心相聚,为越军出征消除了后顾之忧。

  随后,越王率兵进攻吴国,在笠泽南岸与北岸的吴国军队隔江对峙。越王勾践为了获得胜利,决定把越军分为左右两翼向吴军发起进攻,自己则亲率6000精兵作为中军,突袭吴军的中路,而这一切都在夜色的掩护下实施。当夜幕降临后,越王勾践命左、右翼越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渡江,并埋伏在那里,直到午夜时再一起鼓噪而上。是时,越军在吴军的左右两翼突然发动进攻,吴军于是也分成左右两部进行抵抗。

  正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越王勾践率军从中路杀进吴军阵中,致使吴军阵脚大乱,大败而归。越军则紧追不舍,连战连捷,直逼到吴国的姑苏城下。由于上次越军攻破并焚毁了姑苏城池,因而吴国对姑苏城又进行了精心的营造。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后,现在的姑苏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越军想要一鼓作气攻入姑苏,实非易事,只好回师。但是笠泽之战的胜利对于越国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战之后,吴国的兵力与财力基本都已消耗殆尽,只能疲于应付越国的进攻,回天乏术;越国则开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其兵源与财力都十分充足,并对吴国展开了全面围攻之势。

  公元前475年,越国对姑苏城再次发起进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