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李家村的未来规划_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牧草来喂养蚯蚓的,牧草的产量就不需要我来科普了吧,也就是说,在未来安排合理的情况下,我们一千亩地大概可以有五十万左右的产值。”

  李昭其实想想也是无奈,前世的农村,实在是没有办法实现生态农业,如果一个村子心都往一处想,力都往一处使,那么成立一个以村子为单位的小农场,那么年产值也能搞到几百万。然而人们却都是种几亩粮食,施肥、农药一弄,然后等到收成时联合收割机一收,直接在地头就把粮食卖了。

  由于不准烧秸秆,很多秸秆直接推到了水沟里,或者一部分被旋耕机打到地底,由于缺水、分解细菌等,分解速度又慢,影响下一季的收成不说,还大量浪费了有机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亩地所能得到的产值是多少呢?

  算出来你可能不信,就以玉米为例,大概需要5斤种子,50元,两袋化肥,大概300元,播种收割200元,两遍农药除草和防虫60元,成本差不多600元,产量基本1000斤左右,玉米按元一斤算,每亩地的产值仅有800元,按两季算,也才1600元,这还是比较宽松的计算了,人工一点都没有计算的情况下,而种植小麦产值还会低一些。

  而一户农民手里有多少田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平均每户也就2到5亩地,一些农业大省可能多一些,也就十来亩而已,这也导致农民手里都有土地,但却赚不到钱。而想发展李昭设想中的这种生态农业,以家庭的形式肯定是不可能的,第一就是场地问题,一个家庭到哪找足够的空间搞物料加工,到哪去养蚯蚓,又到哪去养牲畜?当然如果这一切都能解决,那么五亩地所有物料都利用上,产值是多少呢?当然要一切顺利、无病无灾。

  由于场地太少,最多搞生态农业的一环,五亩地按两季算,大概一万斤粮食,也算一万斤秸秆,那么相当于有一万斤粮食,一千斤的蚯蚓,如果全部转化成生猪,就是四五千斤,如果按十元一斤,就是四到五万,扣除所有成本,最多也就有两三万收入就不错了,和打工比起来,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如果形成大规模的生态农业,那么产值也将是惊人的,就说李昭他们村那么大面积,如果放在六十年后,如果只是种粮食,秸秆也卖掉,也不过是一千五六百万的产值,不会超过两千万。而如果全部发展成生态农业的模式,能将这些有机质充分利用,那轻轻松松上亿,当然投资肯定也不少。

  思绪回转,李昭接着说道:“这里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就是防疫,对于饲养牲畜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很可能会血本无归。第二点就是技术支持,养蚯蚓需要的菌种可是不少,我这里调配的也很低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