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贾君侯领旨南行 持御剑搅动风雨_红楼:我是世袭罔替的冠军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的教导,他没有学习过帝王之道,能够做到如今的程度,我已经很满意了。”

  严昭忻觉得太上皇的看法有些偏颇,直截了当的说到,“圣人可知先太子当年如何评价陛下?那年陛下还是五皇子,初涉政事,以皇子入户部观政。一月查清户部三年收支不妥之处,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先太子看着陛下的奏书,当场大呼,此乃我皇家麒麟子!”

  “圣人,往事不可追,与其沉沦过去,不如遥看未来。陛下还需要圣人亲自教导,其他人,无法给陛下教授为君之道的。”

  赵祯满是期望的看着太上皇,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只有自己的父皇,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皇帝这个职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能力稍有不足,就会对江山社稷产生不利的影响。

  贾珩看着殿中发生的一幕幕,还没从林如海之事回过神来,就又旁观了一场师教徒,父观子,子盼父的大戏。

  没错,严昭忻今日进宫,不仅是为了林海求助之事。

  这几年,宫中情况有些诡异。太上皇虽然禅位给赵祯,但同时又重用了三子忠礼王赵曙,九子忠顺王赵曜,十二子忠信王赵晖。

  其中,对赵曙最为器重,对赵晖最为宠爱。

  其实在太上皇眼中,除了先太子,唯一能够继承皇位的从来就只有赵祯,对于剩下的几个儿子,重用是为了补偿。

  那年为赵祯改名,就是为了凸现其特殊性。随后就立储禅位,绝了其余皇子夺嫡的心思。

  不过听到严昭忻今日一说,再结合平日里几个儿子以及他们各自的母妃的表现,太上皇这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看来这几年自己对皇帝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几个儿子的补偿使得有些人产生了误会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太上皇没有看赵祯,他站起身来,向严昭忻鞠了一躬,“学生今日方才醒悟,多谢严师指点。若不是严师,学生差点铸成大错。”

  严昭忻受了这一礼,他与太上皇风风雨雨携手同行几十年,最了解对方的心思。

  赵祯也跟着向严昭忻行礼,“多谢严师!”

  “老臣愧授了。”

  贾珩觉得他呆在龙首宫中有些多余,这场大戏自己是个局外人,幸亏此时夏守中拿着一个大礼盒回来了。

  “陛下,奴婢已经将御剑及金牌令箭取来了。”

  赵祯沉声到,“贾珩接旨。”

  贾珩单膝跪下,“臣在。”

  “朕封你为检校刑部左侍郎,江南诸道军政巡查使,前往扬州查明林海之事,并协助林海整顿江南盐政。”

  “赐尚方宝剑,三品以下文武官员涉事可先斩后奏。赐金牌令箭,江南驻军五千以下兵马可持令调遣。望卿忠心国事,早日凯旋。”

  贾珩接过包装后的御剑令牌,再拜。

  “臣领旨谢恩。此去江南,定不负陛下信重。”

  “去吧,早去早回。”

  “臣告退。”

  ……

  贾珩回到家,开始安排出发之事。他叫来天枢,简单的说了一下扬州之行的原因。

  “你先去荣国府,把赦叔请来,算了。你去看看大哥在不在,如果在的话将他请来,说我有急事找他。”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