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九章:辽东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人可能并不会多说,但日后的那些史学家们多有指责此战泰山军失利的背后,是张冲对东南局势的漠视。

  从七月初的冲突爆发到七月中旬两方罢兵,张冲既没有给予前线足够的指示,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兵,好像整个邺城都对平原津这一仗毫不关心。

  这种指责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并不客观。

  实际上,当丁盛的军报不断送交邺城的时候,张冲就已经对此战高度重视,甚至一度为之开过三次枢密、门下的联席议事。

  但就在丁盛战不利,请求援兵的消息传到邺城的时候,两条消息也突然一南一北送到了邺城。

  这北面的是,以辽西、辽东、玄菟郡、乐浪郡的汉家残余势力联合了部分鲜卑山一带的鲜卑部落,趁着山海道退潮,袭击了右北平诸地。

  这支联合军显然是以幽州流亡士族以及关外的北虏归化军将,裹挟了汉家在此地的军镇,再结合本地土豪而形成的又一个集团。

  这个集团自建立一开始就是旨在消灭泰山军。

  和一般人所理解的有国界线的疆域不同,汉室在北面的疆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它总是受制于汉室和鲜卑的实力对抗的结果。

  汉室兴胜的时候,汉家在北面的疆域就可以拓展到松辽平原一带,也就是燕北长城以北的地区。

  燕北长城是战国时期燕人向燕山以东开拓的结果。

  彼时,为了缓解赵国和齐国的压力,燕人向着燕山以东,也就是现在辽东半岛的位置开始开拓。

  在这片地区,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辽河平原。

  其北面为松辽平原,西面是日后蒙古人占据的蒙古高原,南面是渤海、东面则为日后的朝鲜半岛。

  同时,在地理上,辽河平原还有三条巨大的山脉给遮护着。

  在它的西北面,也就是它和蒙古高原交界的地区就是鲜卑山,也是日后的大兴安岭;在它的西南面,则是庞大的燕山;而在它的东面,则是绵绵长白山。

  可以说,辽河平原就是燕山之外的一块独立的地理单元,无论哪个民族据此,都能割据一方。

  而万幸,燕人率先进入到了这里,并开始经营这片地区。

  之后秦汉一统,依旧占据着这片平原成为此地主人。

  但当年的燕人也发现了,这片地区的威胁更多的是来自更北方的渔猎民族,这些东胡人、肃慎人,往往会在秋天南下袭击汉人的耕作区,以获得足够的粮食来过冬。

  所以当年的燕人就依托鲜卑山和长白山,在中间修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城,专门抵御松辽平原的胡人南下。

  而这一长城就成了农耕势力和渔猎势力的分割线。即便是当年武功赫赫的汉武帝在击破卫氏朝鲜后,也并没有再向北开拓,依旧维持着现在的势力范围。

  因为大自然的严酷寒冷总是比个别人类的雄心壮志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