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五章:承诟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的解释,荀彧当然知道,他也不否认,只是说来:

  “明公非常人,自然行非常事。而行非常事当然要百无禁忌,不拘小节。但明公,荀彧且问一句,那就是那些莒县之民就当真必死吗?”

  面对荀彧明亮且坦诚的目光,曹操终于松口了:

  “那些莒县之民当然不该死,甚至如果我能对青州兵有更深的约束,他们也不会死。文若,你常言王者之师,仁义正道。我自然知道你这话没错,我也想这么做。但实际上呢?我做不到!”

  说着曹操指着北面,稍沮气:

  “我与北面相比谁强?我再自负也知道自己不当其一击,此前北面不过出关羽、丁盛两军,我青州就力不能支,更何况其主力?如今他们眼见着要全据北国,我曹操要是还只有青州,那下次就是你我面北为奴之日。”

  “而作为一个弱者就要有一个弱者的自觉。泰山军可以讲仁义,行仁义,我却不行。我只能用尽手段,用尽心力去攫取,至于我身后名,如我败了,那自然是任人涂抹,但要是我成了,又自然有大儒为我装点。”

  “所以,文若,这就是大争之世。力强者胜,羸弱者败。当刀兵交颈的时候,喊仁义道德就能不死吗?昔日宋襄公以仁义兴师,有泓水之败,为天下笑。难道我曹操还要步他的耻辱吗?”

  荀彧是什么人,他并不因为曹操所说的而动摇,他只是认真问了一句,这一次他直呼其字:

  “孟德,那你还记得我们昔日的志向和初衷吗?”

  曹操深呼一口气,他看着漫野麦熟,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当然没有忘。我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是为了扶危救难,是要聚集天下智力,为这天下再蹚出一条路来。”

  “但……”

  说着,曹操指着那漫野的麦田,动容道:

  “但初衷和手段和结果又有什么必然。文若,你见那前面的那些麦田,他们皆是农家捡得的良种,如今也长得势高喜人。但谁在乎他们是用血肉浇筑还是用这沐水浇灌。有人在乎吗?当天下人吃到这些麦子的时候,他们会去问这是怎么来的吗?”

  其实从这可以看出,曹操对于荀彧的态度非常敏感。这不是他不自信,也不是他为人焦躁,而是荀彧对于曹操太重要了。

  荀彧于如今的青州不仅是为政之才,更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不断有兖豫的人才不远千里来投奔他。

  也是因为荀彧的存在,使得曹操的人才储备几乎不弱于全有中原的袁绍。

  从这,就可见荀彧对于曹操的重要性了。

  所以,曹操不能也不接受荀彧对他的怀疑。

  而对于曹操说的这些,荀彧只是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出这样一番道理:

  “自古成大事者,必承非议。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彧只是简单说一句,孟德便进退失据,为何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