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明末特色传统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菜一汤,萝卜丝土豆丝大白菜,以及海带汤或者紫菜汤。晚餐仍然是三菜一汤,不过那汤换成了肉汤。

  所有流民都打着饱嗝表示自己的生活水准已经向地主老财看齐了,早知道来大宁能有这样的待遇,他们早就来了。张定国觉得这帮家伙真是太没骨气了,才三菜一汤就把你们给收买了,废物,小爷就不一样了,没有五菜一汤我都不拿正眼看他们!

  几天之后,一帮官吏过来登记户口了,大家挨个上前告知官吏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老家的地址,家人的情况,官吏在表格上飞快的填写,大家留意到,他们使用的并不是毛笔,而是将一根鹅毛那段毛管削尖插在一支四寸长的竹管里,书写的时候蘸一点墨水,然后埋头疾书,字体小巧而精致,书写得飞快,真是稀奇。

  这又是刘明遇发明的,他认为用毛笔写字实在太痛苦了,写篇几百字的文章或者练练书法还行,可是如果要写一篇几千字的报告,或者填几百份表格,用毛笔就很要命了。

  铅笔还没有弄出来,所以只好拿鹅毛笔凑数,把鹅毛毛管插进竹管里,效果同样刚刚的,比起捏着一根羽毛方便得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是相当抵触的,但是等试用了几次,所有官吏一致认定,这玩意儿书写确实方便,是办公的好助手,于是这种笔就在大宁普及开来了。

  一位官吏写错了一个字,他没有涂改,而且直接将那份表格扔了,重写。不允许涂改,谁敢把涂改得一塌糊涂的表格交上去,非被削不可。

  由于张定国的年龄太小,又没有亲戚,这样的流民是需要有收养的,当然,在为张定国制定了临时身份牌之后,张定国可以依靠着身份牌在多伦县移民安置点走动。

  在这段时间以来,张定国发现,大宁境内是集体制,有人的带队的情况下,流民吃喝都不用愁,可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钱,那完全是寸步难行。想要住店,不好意思,需要拿钱来,还要有身份牌。

  如果不是张定国的年龄小,他估计就被抓起来了,大宁百姓对于流民的态度可以说非常警惕,任何人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遇到流民在街道上到处跑,马上就有人通知守备军或者城管。先抓住问清楚,看看是哪个流民安置点里跑出来的,如果是某个流民安置点跑出来的,那个负责人就麻烦大了,轻责处罚,重则免职。、张定国一路逛过去,竟然看不到一个乞丐,大家都吃得饱,穿得暖,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拿着零食,胖乎乎的,除了口音可以证明他们是从西北那边过来的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他们曾经是流民了。

  张定国心里一阵茫然,义父带领几万人一路杀掠,所到之处遍野哀鸿,不知道多少人别井离乡,不知道有多少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