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辽南小别胜新婚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遇满意,刘家家军总共完成开荒五百七十三万亩。相当于辽南耕地开发的八分之一。

  各部将领也感觉不满意,他们恳请刘明遇放开时间限制,刘明遇却没有同意。

  正所谓胡天八月既飞雪,在小冰河时期,天气反常且寒冷,万物生长都有一个固定的周期,粮食种下去容易,如果没有到成熟的季节,那么等于白忙活。

  不过五百七十三万亩的田地,其中三十万余亩的菜地,基本上可以满足刘家军的消耗。

  在这个时候,刘明遇按部就班,开始了第二轮的重建规划。

  当然是建造房屋,刘家家军将士这段时间,一直居住在帐篷里,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再居住在帐篷里,肯定会捂出痱子。

  随着大宁方面煤炭开发、砖瓦厂技术的成熟,刘明遇一口气,分别在复州、盖州、海州、金州建了四十五座砖瓦厂。

  大宁一部分工厂向辽南搬迁也开始落到了实处,以抚宁卫造船厂为主的造船厂,在大掌柜侯如海的带领下,一千七百余名造船工匠以及家眷、设备,抵达旅顺港口。

  事实上,刘明遇在抚宁卫的造船厂,拥有成熟工匠有四千多名,只不过三分之二不愿意离开,哪怕是刘明遇把船厂停了,他们宁愿打散工,也不愿意前往辽南。

  百姓担心辽南的苦寒,担心辽南的建奴,这点刘明遇可以理解,他也没有强求。刘明遇的造船厂开始在旅顺口破土动工,刘明遇马上又调过去两千余名铁匠、木匠,以求增加船厂的生产能力。

  随着船厂的动工,经过刘明遇同意,孙元化把大宁天门的火炮局直接人特么到了金州,随着火炮局搬迁,接着军械局也跟着搬迁,军工厂就被刘明遇放在了金州卫城的城里,虽然说,刘明遇不想建造城池浪费人力物力,然而,却不可否认,城池,却方便管理。

  至少可以杜绝外来人员秘密进入。

  金州卫城虽然残破,大体城墙轮廓仍在,简单修补一下,调近卫步兵旅近卫第六团过去担任戍卫部队。

  刘明遇命人在金州卫城以东的大青山,建造了大青山纪念园。

  两万余具尸骨,统一埋在一个大坑里,形成一座高约三十余米,面积多达一千余平方米的万人公墓,镌刻下石碑,上书《奴尔哈赤屠戮辽民公墓》。如果有幸存者的后裔,至少还有一个可以拜祭的地方。

  在军器工厂抵达之后,抵达在辽南的不是刘明遇的刘记工厂,而是闻风而动的商贾二百余家,近三千五百人。

  商人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在大宁赚到了不少钱,在得知刘明遇将大宁重心向辽南转移,他们就跟着过来碰碰运气。

  刘明遇对此自然是双手赞成,他并没有改变大连市的结构,以东南部,大体在后世大连市的中山区,划出一道长约十公里的商业区。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