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6章宁为玉碎莫为瓦全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有什么伟大意义,他们只是执着地认为,这样这是最后的倔强。

  如果理智上分析,刘明遇应该对荷兰人理智的退让,妥协,甚至像韩信一样忍跨下之辱,等积攒足够的实力,等先登级建造足够的数量。

  然而问题是,以目前的情况,刘明遇无法在明末完成弯道超车,荷兰人虽然在这个时候只有不到五百万人口,拥有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约相当于大明的一个府。然而这个国家却引领了一个时代。

  荷兰的发展理念绝对是站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顶端,现今常用的“按揭付款”、“海关”、“保险”、“担保”等名词都起源于荷兰,这是荷兰当时海洋贸易的一种体现。当荷兰拥有最完善的海洋贸易制度后,整个欧洲的富人也就不约而同的向着荷兰聚集,企图依靠荷兰得到更多的贸易。为此,银行体系与股票市场就在荷兰出生了。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了当时西方世界的金融中心,成为美国纽约一样的存在,甚至更强一些,几乎全欧洲的钱都在这里存进银行或是兑换成股票。存钱的人中,不但有资本家更有各色贵族、皇室。

  皇室与贵族的钱都在荷兰,那么如果荷兰受到战火侵扰,那么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股票流通自然也会出兵保护荷兰,这一点让荷兰的死仇西班牙敢怒不敢言。

  荷兰所有船舶吨位为九十万吨,相比之下号称“日不落”的英、国只有五十万吨、自称“太阳国”的法、兰、西只有十五万吨,荷兰死对头西班牙加上葡萄牙也仅仅只有二十五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呢?

  在三十年后,荷兰的国力达到颠峰。全世界海上跑的船,百分之六十五将都是荷兰人的,现在的荷兰人利用金融已经把整个欧罗巴联系在一起了,也就是说在越往后,刘家军在发展,荷兰人更加发展,刘明遇造一艘船,荷兰人会造五艘甚至是十艘。

  在这种情况下,刘明遇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刘明遇如果光依靠辽南的发展,远远无法追赶上与荷兰人的差距,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毕竟在大明,很多人都想着拖后腿,而大明亿万百姓的力量,刘明遇可以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

  而荷兰则是举国之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应,在看到荷兰舰队的枪炮犀利,聪明的人,会聪明地选择了避让。这是聪明人的本能,这是西洋人的本能,也是他们的本质,欺软怕硬。

  但是,刘明遇不愿意,在我国精神的思维下,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刘明遇想通了此节,光发展经济,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就像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宋朝的经济已经到了当时世界的一半。也有人说是百分之六十,可是大宋强吗?

  哪怕是一八四零年之前的大清,经济也占到了世界的百分之四十,可问题是,结果呢?

  当朝廷习惯了妥协,那就别想指望着百姓可以挺起腰杆子。

  同样的道理,刘明遇一旦向荷兰人妥协,退让,刘家军将士心中的那股气就会泄掉,刘家军的士气也会跌落冰点。

  军队和士气则是刘明遇的一切,在这个情况下,他只能拼一把。

  刘明遇走进台南城,淡淡的道:“冯延栋、戚元弼你们通知各团团长,准备开会!”

  戚元弼隐隐约约明白了刘明遇的用意。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