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0.商讨_不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夤夜作弊,走弄出入,不可稽考。”

  有宋一代,朝野上下的有识之士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呼吁抑制兼并势力的舆论要远高于保护富人利益的声音。

  这也反向说明,兼并成为了大宋社会的普遍现象,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了豪强手中,朝廷的税收自然就越来越少。

  历史上的五六年后,朝廷财政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掌权后的贾似道不得不推行‘公田法’,也就是将豪强手中超出规定外的田产由朝廷强制赎买。

  那个时候,田价已经涨到了一千贯纸币一亩,但朝廷哪里还有钱,只能以四十贯一亩的价格赎买,还是用超印的纸币和已经不值钱的官告度牒来支付。

  公田法的本意是抑制豪强兼并,不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地方官员们不敢过于得罪有权有势之家,为了完成任务就把目标转向了中小地主以及富农。

  这一做法近乎于掠夺,虽然客观上延续了宋朝十几年的寿命,却极大的损害了地主阶层的利益,主政的贾似道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奸臣’。

  江万里是没有掠夺民产的念头,但是他也绝对不愿意看到豪强之家增加田产。

  吴潜见江万里反对自己的提议,倒是没有生气,因为他同样想抑制豪强。

  “子远,你说的我都明白,但粮食危机迫在眉睫,总得先想法解决才是,否则最少会饿死十数万人!”

  “这……”江万里一脸木然,深感进退两难,“下官以为,最好还是再想想其他法子吧,何况,即便卖了田,那些士绅手中的余粮恐怕也不足以弥补缺额啊。”篳趣閣

  不管粮食在谁手上,但本地的存粮总量低于需求总量是现实,只是官府手中有粮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粮价,避免百姓被割得太惨而已。

  众人又讨论了许久,提出了不少法子,不过大都是治标不治本。

  赵孟启一边听,一边想,心里有了一点主意,神色轻松了起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殿下,您难道要动用那些钱么?还是说从临安运钱过来?”吴潜疑惑道。

  他知道燕王有一笔‘私房钱’,之前还想让燕王拿出来用于水利工程,不过燕王显然不舍得。

  大家也都看向赵孟启,好奇他到底想到什么好办法。

  赵孟启摇头,“水利的钱不能动,临安的钱我也有其他用途,所以,还是卖田吧。”

  “啊!?还是要卖田啊?”

  众人不免失望,也是无奈。

  “我也深知兼并之害,所以我这个卖法有点特别,若是成功的话,既能筹到钱,又仍然可以有效掌控这些土地,或许还可以缓解一些士绅的怨气。”

  “哦?是何良方能有此奇效?”江万里精神一振。

  “别急,我还只是有个朦胧的概念,具体计划还得多斟酌一番。”赵孟启笑了笑,没有说出来。

  吴潜等人以为赵孟启的办法需要保密,也就没再追问。

  赵孟启接着说,“钱的问题先放一边,假如我的办法行不通,大不了就用临安那笔钱,现在的问题是平江和嘉兴两府的粮食缺额如何填补。”

  吴潜盘算了一会,“这个倒是不难,这次太湖涨水由于及时泄洪,安吉州常州等地并未受太大的影响,在保持当地粮价的情况下,六七十万石粮食应该能买到。”

  “咱们不止要保证不饿死人,还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这样才有力气进行劳作,这样的话一个成人每月需要五斗粮食,加上平抑粮价的需求,那就最少还要三百万石,减去本地和周边能买到的粮食,还有近一百万石的缺口。”

  宋代一石约等于后世77公斤,一百万石也就不到八万吨,但是在这个时代,光运输就是个大问题,也就是说远的地方即使能买到粮食,也很难运回来。

  该怎么解决呢?

  赵孟启捏着下巴思考起来,随即目光扫到了陈骁鲲,顿时有了主意。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