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这诗句,何人所补?(二合一)_国师不修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汇报给夫子。

  ……

  ……

  与此同时,文轩楼内。

  文会的气氛也渐渐热烈,逐步推向高潮。

  一楼大厅早已被重新规划,摆放成一大片“观众席”,由神都读书人占据。

  专属两片坐席,分别由云槐书院与翰林院占据。

  最前头是并排的长桌,摆放有笔墨纸砚,中间是铺陈名贵地毯的过道。

  头顶还垂下一幅幅诗文条幅,文会的流程很简单:

  由双方派出代表,在准备好的木箱中抽取主题、体裁。

  继而,双方进行创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作品公开朗读,给在场诸多读书人欣赏品鉴。

  并由裁判席上的“评委”进行点评,决出胜负。反复数轮,才可尘埃落定。

  “截止!”

  这时,站在场中的“令官”瞥了眼沙漏,用小锤子敲钟宣告。

  双方才子停笔,后退数步,由专人誊抄出副本,一路踩着楼梯上了二楼雅间,递交给评委以及来围观文会的王公贵族,儒学名士。

  很快,众人交头接耳,品评议论。

  大厅中则有人起身,抑扬顿挫,朗诵一番,引得满堂彩。

  “又来了,又来了。”二楼某个雅间中,俞渔站在栏杆边,朝下望去,强忍打哈欠的冲动,这会才抬起精神。

  在她身后,一张摆放瓜果梨桃的圆桌旁,是鬓角霜白,身穿淡青色道袍的清矍老者。

  道门长老,陈道陵。

  这时候,老者捏着茶杯,闻言摇头失笑,对于自家圣女的德行一清二楚,哪里懂什么诗词文章,无非是来凑热闹。

  关心的,只是胜负。

  幸好是在二楼,否则以俞渔的风格,大抵要强装着“圣女”人设,苦捱数个时辰。

  想着这些,陈道陵抬头,看向二楼对面雅间里的高明镜。

  此番文会,只有道门与墨林到场,前者为凸显周朝第一大派风度,后者则更纯粹些:

  墨林擅琴棋书画,与云槐书院气质相似,关系素来不错。

  他又将视线挪移,投向右侧二楼最显眼的一处雅间,便是评委席了。

  相比于其余两派演武的剑拔弩张,文会突出一个风雅,显得气氛融洽许多。

  “咦,这一首有些意思……于文靖,若老夫没记错,乃是翰林院一庶吉士?”

  被尊称为“曾公”,昔日在青杏园中亦担任裁判的白须老者捧起一份诗文,咀嚼再三,笑着看向后者。

  当初与季平安有一面之缘,面容方正,古板的承旨学士今日一身官袍,端坐红木大椅中,闻言笑道:

  “曾公好记性,确乃去岁新晋的后辈,科举文章还算不错,不想诗词也尚可。”

  旁边。

  气质儒雅,头戴方巾的大国手连丛云也看了眼,微微颔首,说道:

  “不过这一轮,槐院也颇为不错,如这一首,便颇有灵气。乃秦乐游所出,张夫子,若我没记错,此人似要代表槐院参与大赏?”

  刷——

  闻言,就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