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海战论_风云南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到了林枫身边,开口问道。

  “是!回陈大人,林某认为,将来的战争形式将会不拘泥于陆战为主,水战为辅,甚至可能是水陆结合,进而以水战为主,陆路为辅!”林枫语不惊人誓不休,朗声说道。

  “哦,请林大人详解!”陈诲抱拳说道。

  陈诲这个请教的姿态不仅让林枫有点顶不住,侧身避过了这个礼节,还吸引了周遭几个正好赶来敬酒老将军的注意。

  “陈大人,请稍候。林将军,请问,现在的战船是否均实现了尾向舵和水密隔舱?”林枫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转头询问林仁肇。

  “嗯,现在所有船只均有尾向舵,海鹘、双车、楼船等较大战船建造时均采取水密舱隔开船舱。”林仁肇立刻答道。

  船舵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船舶制造和水上交通的一大贡献。在典籍中,舵又写作柁等,其名字始于东汉。刘熙《释名•释船》中说:“其尾曰柁。柁,拖也,在后见拖曳也。且弼正船,使顺流不使他戾也。”这就说明了舵位于船的尾部,能使船纠正航向,不至偏离航线。

  中华民族在船舶制造方面的另一个重大发明,则是水密隔舱。简单地说,就是在建造船时,用木板、填料等把船舱分隔成互不相通的多个舱间,如果其中一个舱间被撞进水,不致灌进其他舱间,可免沉没之灾。从唐代早期起,中国木船均采用了水密隔舱结构。

  听到林枫提到这两个专业名词,陈诲已知林枫不是信口开河,眼睛更加发亮地盯着林枫。

  “那我们想一下,有了水密舱这样的造航技术,再加上以后的钢铁大发展,那么,我们以后就可能发明出了更加高大宽阔的战船,将陆军精锐从水路、海路运至敌之后方,然后,一击而中,改变整个战场态势!”林枫开始忽悠这些还没有水陆联合作战概念的水军武将们。

  林枫所提事情的本身并不离奇,这也是以前水军的重大用途之一:运兵。但他提到的“海路”两个字却让陈诲一怔,直接提出了开口问道:“茫茫大海也能运兵?迷失方向怎么办?耽误作战怎么办?”

  “林大人的招贤十题中提到过解决办法!”站在后面听课的楚州节度使兼楚州团练使何敬洙接道。

  林枫赶紧起身,将自己的座位礼让给几位老将军,但被拒绝了,只是催促林枫继续讲下去。

  “正如何大人所讲,林某在招贤十题中提到指向仪器和海图正是为了未来海上贸易和海路作战作准备,而海战的另一个基础条件是建造出足够大的海船。如果未来,我们可以造出四十丈长、十余丈宽的楼船呢?自然不惧海浪,且可多载兵。”林枫继续往外抛大饼。不过,这些数据并不是林枫胡编的。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宝船六十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