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天下为公_凰涅天下(GL)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对诸侯宣讲民心为重的王道之治,然而其内涵思想却是“天下为公”。

  但是,“天下为公”的大道毕竟太渺茫了,后世的儒家只能向往,而在现实中,却必须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来实现儒家治平天下的理想。前夫得寸进尺

  至秦统一天下,以法家为统,至西汉又以黄老为统,儒学并未成为帝王之学。汉儒董仲舒为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迎合君主的需要,提出“天之道贵阳贱阴”,并将此“天道”赋予“君臣、父子、夫妻”之关系,如“君为阳面,臣为阴面”,故“君为臣纲”,将君臣关系固为天道。

  这事实上背离了孔子的君臣纲纪。孔子提出“君君臣臣”,是有原则的,即“君使臣有礼,臣事君以忠”。而董仲舒的“君为臣纲”其实是来自于法家韩非子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的学说。先秦法家与先秦儒家最显着的区别之一,就是以君为本,强调臣下对君主的绝对遵从,这与先秦儒家的理念是相悖的。

  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第424章天下为公,网址:仲舒的学说事实上是背弃了孔子的“大同”理想,而将孔子退而求其次的“小康”作为天道不可易。

  卫希颜听名可秀提过,名重生年轻时在九江曾听周敦颐讲学,与周敦颐论董仲舒的三纲,名重生将之称为儒学的进一步世俗化,迎合了家天下君主的统治需要,遂使儒学成为“独尊”,谓董仲舒之功不可废,然后世儒家不当以董之论为旨,实际是遵法家之君主极尊,而背弃孔孟先儒之髓,必致天下裁于一人之害,周敦颐悦而曰“然也!”

  唐代的儒家们因循章句,对汉儒之学并无多少质驳,但宋代的儒家不同,更追求经义的内涵,所以对汉儒的学说并不是全然接受,而是以己义去理解,称为“六经在我,我注六经”。如周敦颐,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即阴阳是没有贵贱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董仲舒的“天之道贵阳贱阴”以及由之衍推的“君阳臣阴,君为臣纲”。如王安石,不信天命论,自然不会认同董仲舒的君为臣纲是天道。而周敦颐的弟子程颢、程颐,却在董仲舒的君臣之纲上进一步诠释三纲五常是天理,因为二程认为,唯有将三纲天理化,让人臣不敢篡位,子不敢逆父,妻不敢背夫,才有利于维护天下太平和睦的秩序,实现儒家的治世理想。苏澹就曾经着文批判程学是忘了儒家先圣的最高理想。

  当然程学在大宋儒家中还不是主流思想,至建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