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国之干城李伯纪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的事迹确实很能满足生于深宫的皇帝对忠臣猛将的幻想外,还有后者的名、字取得好,一听就是正臣。

  韩世忠当然不知道自己被天子超拔还能跟已经故去多年的刘法经略相公扯得上关系,就算知道,其人也很快就没心思关心这些了。

  因为,淮南路宣抚使司副都统制的官帽还没有戴热,就面临将要丢掉的风险。

  其人才接到朝廷的圣旨,还没有率军进入寿春府,驻守于淮南东路淮州的同军王进便挥师南下,攻下来寿春府治所下蔡县。

  下蔡县不仅是寿春府治所,还是大宋淮南西路对抗淮州同军的一线重镇。

  为了防止同军南下,朝廷在原本下蔡、寿春两县驻有重兵。

  再依托颖水、肥水、淮水、硖石山、八公山等复杂地形构筑的防御体系,就算依然没法阻止同军南下,至少也能够有效迟滞敌人的行动。

  李福作乱后,由颍州攻入寿春府,首先打下的是霍丘县,随后便是六安县。

  其人尽挑软骨头,就是特意避开了重兵驻守的下蔡和寿春两县。

  但为了围堵肆掠寿、庐、滁等各州府的乱兵,李纲前些日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不断从这两城中抽调兵马,先解决了眼前的难关再说。

  结果,等到同军突然南下,下蔡守军仅仅坚持了半个时辰,城池便宣告陷落。

  同军要打淮南,并不是临时才做的决定。

  早在几个月前,大宋朝廷因李成不肯退兵,紧急调集大军对其围困,导致蕲、寿、颍、蔡等州府鸡飞狗跳,也间接影响到了大同治下淮州、宿州等地的民生。

  彼时,大同朝廷便向欲要以租赋换回开封府的大宋发出威胁:

  淮南路至今兵乱未止,严重影响大同临近州县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赵宋朝廷若是没能力保境安民就别浪费时间,大同可以替你们管。

  大宋朝廷从同宋两国数年交往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一定要正视大同的正面警告,不然的话,后果会极其严重。

  赵桓自然不敢劳同军大驾为自己管好淮南,便只能接连下诏催促李纲稳定治下。

  淮南的主要问题是李成居心叵测且不服调遣,其人卡住数路交界的要地黄州,一不小心就会祸乱半个天下,让朝廷极度不放心。

  但这个贼子异常狡猾,拥兵自重却没有公开作乱,朝廷要想逼迫其部退回光州确实不大容易,但只是稳住其人却不是太乱。

  而李纲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不在李成的真实想法,而是朝廷军队本身。

  封锁李成的军队是来自各地的勤王兵马,成分庞杂不说,驻地还非常分散,难于集中号令,靠这些人很难有效压制人数虽少战力却不弱的李成部兵马。

  而李成也因为同宋两国突然停战让朝廷腾出来手来,也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李纲与李成是麻杆打狼——两头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