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进宫面圣_明末小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监,袁方虽然没见过,但是猜也能猜出他是秉笔太监魏忠贤。

  袁方见到三位大臣分立于御案两侧,这三位大臣官至极品,他都认得。一位就是刚刚把他带入皇宫的孙承宗;一位是首辅叶向高,叶向高是袁方考取进士的总试卷官;还有一位是吏部尚书赵南星,赵南星是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袁可立素有来往。

  袁方在朱由校面前行过君臣之礼后,便站在了孙承宗的旁边。

  朱由校靠在龙椅上,道:“诸位爱卿有何话要问的就开始问吧,朕也想听听袁方是怎么说的。”

  魏忠贤首先向袁方提问:“袁方,你要在宁远修城,可否算过要花多少银两?”

  袁方没有直接回答魏忠贤的提问,而是拿八里铺来比较:“回禀魏公公,在宁远修城的费用肯定不会超过八里铺。”

  朱由校听说可以少花银子,提起了精神,问:“为什么?”

  “回禀皇上,宁远是座旧城,原本就有基础,王经略主张在八里铺所修的城是新城,什么基础都没有,当然在八里铺建新城比在宁远修城要多花银子。”

  魏忠贤又问:“袁方,修好宁远后你打算如何防守?”

  “回禀魏公公,靠城坚炮利。”

  “这又何解?”朱由校问。

  “回禀皇上,建虏善于打野战而不善攻城。我们靠城池来防御,靠火炮来消灭他的有生力量,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反攻,定能大胜。”

  叶向高问:“你需要多少人来防守宁远?”

  袁方答:“卑职有两万精锐便可挡住十万强敌,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有红夷大炮协防。”

  魏忠贤阴阳怪气地问:“皇上新近才从佛郎机国购买了三十门红夷大炮,你是怎么知道我们有红夷大炮的?”

  佛郎机国就是葡萄牙。

  “是呀,你是怎么知道的?”朱由校追加了一句。

  袁方不紧不慢道:“卑职在登州跟佛郎机国的教官有过接触,对佛郎机国的火炮不陌生,卑职听教官提过,佛郎机国有很厉害的红夷大炮,卑职正想向皇上建议购买红夷大炮,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有了红夷大炮。”

  朱由校点点头,问:“你认为在宁远放多少门红夷大炮合适?”

  “多多益善。”

  叶向高又问:“八里铺与宁远相差不过二百里,你为什么想在宁远修城?”

  袁方答道:“回禀首辅大人,在八里铺筑城浪费资金不说,且毫无用处,因为它没有防御纵深。再说,难道努尔哈赤真就那么傻,我们哪里的城墙坚固他就往哪里来?他就不可从其他地方破城入关?我大明的长城防线万里,耗重资来修筑一处的行为实在是不可取。”

  叶向高再问:“放着山海关坚固的隘口不守,去守宁远,你就有把握能守住?”

  “自古以来没有弃一方之地而能免祸以图后举的,所以宁远不可弃,如果大兵压境,我愿与宁远存亡。守住了宁远,一是可以让数十万辽民有个安身之处,二是可以伺机收复锦州,甚至是大凌河一线。”

  吏部尚书赵南星问:“袁方,王在晋在奏折中说辽西走廊已是守无可守,你凭什么说可以收复锦州、大凌河?”

  “赵大人,凭辽西走廊上百万的辽民的支持。只要我们稳固了宁远,给辽民安身立命之地,帮助他们建设家园,给他们安定生活的环境,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来保卫家乡,此乃以辽人守辽土之策也。”

  ……

  关于是在八里铺筑城还是在宁远修城的问题,朝廷在接到孙元化折子后,就开始进行争论了,赵南星、高攀龙、冯从吾等东林党人不余遗力地支持王在晋,叶向高、孙承宗支持孙元化的观点,就连魏忠贤也支持孙元化,道理很简单,因为东林党人支持王在晋。

  他们把袁方叫来只想听听他的见解,毕竟他是山海佥事监军,而且也是与孙元化观点相同的人。

  听完了袁方的意见,朱由校挥挥手道:“朕累了,你们都退下吧!”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