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岭南之战(五)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乎不约而同,虎山军和两广总督沈犹龙的剿匪大军,都定下了伺机野战的决心。不过,决心好下,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从酝酿到打响,却需要一个过程。虎山军两万余众,沈犹龙麾下有三万五千多人马,这么多人,以英德县为中心,开始了不断的试探和接触。

  不同于空中俯瞰,或局外旁观,战场迷雾笼罩着两军。

  双方都撒出了大量的夜不收,想着抵近侦察对方的军情,多次爆发小规模的战斗。同行是冤家。这种在后世被称作,侦察与反侦察的军事行动,每天都在上演,每次都是激烈的厮杀,都是人命在往里面填。

  让杨炯郁闷的是,己方夜不收实力,明显逊色于对方。不管是情报的搜集量,还是人员的伤亡,都令人忧心。中军大帐里挤满了人,一张张地图铺在地上,秀才的手下一个个撅着屁股,伏在地上忙着标绘。

  “大人,你看,这沈犹龙的人马,都集中在溱水(今北江)以西,英德县城以北┄┄”

  “┄┄总计有三个大的营垒,据夜不收估测,都是万人以上┄┄”

  听到这里,杨炯突然笑了,扭头对秀才说道,“他们是如何估测的?根据什么估测?依据是什么?”

  杨炯的问话,虽然让秀才有些尴尬,却直指问题的核心。

  这些用人命换来的情报,究竟准不准?

  在杨炯看来,夜不收提供的这些情报,印证的程度远大于侦察。人家呆在营垒里,最多凭借营垒的规模来判断。若是对方故意诱导,把营垒弄得很大,或者很小,那这个判断肯定就会失真。

  不过,杨炯也就是提醒秀才一下。秀才,现在是测绘千人队千夫长,平时测量各地的水文地形,然后绘制成图,在战时,则为全军提供实时更新的战场态势图。若不是个明白人,对情报获取的原理和细节不清楚,就很容易被侦察千人队提供的,这些真伪难辨的情报给糊弄了。

  当然,这两天,侦察千人队几十条人命也不是白丢的。在杨炯看来,至少可以印证和判断一些东西了。

  首先,两广总督的剿匪行辕,应是下定了主动进攻的决心,想以野战会战的形式,一举解决虎山军。行辕把营垒全部放在溱水以东,各营垒距离四五里,也就半个时辰的路程,这便于他们的集结和相互救援。另外,对方的夜不收不惜代价,反复抵近侦察,应该是想着进一步掌握虎山军的实力,这是有大行动的前奏。

  其次,行辕对麾下各卫各所的号令,也是比较有效的。从昨日起,虎山军的夜不收就很撒出去了。这说明,沈犹龙的剿匪行辕,应该是汇集掌握了各卫各所原本分散的夜不收,还有骑兵力量。否则,态势不会这么一边倒。

  思索了一番,杨炯断然道,“秀才,沈犹龙大概率也是想和咱们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