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五章 鼓励生育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泥掩埋,只有窦少君因为睡在窝棚边缘的缘故,侥幸得以生还,跟随主家逃到长安躲避是非。

  即使知道窦广国的去向,刘襄也没有告诉刘恒的想法,他们两人都清楚所谓的寻找窦广国不过是一个幌子,安对方之心罢了!

  “皇叔,朕今日来官邸,有两件事。这第一件与皇叔的第二子刘武有关。”刘襄缓缓说道。

  “武儿?”刘恒不解道,内心已然猜测到了刘襄的意图。

  “皇叔在代国劳苦功多,抵御匈奴有功。朕曾许诺封皇叔二子武于我大汉腹地,如今也应兑现承诺了。”

  “朕便将河南郡原武县赐为刘武食邑,其可于加冠后前往封地,也可定居于代国。”刘襄缓缓说道。

  这是他给刘恒的一颗定心丸,也是抛给其他刘氏子弟的诱饵,让刘氏子弟积极投身边疆。

  为此他特意给刘武恩举,让刘武能如开国功臣一般享有封地治权,而不是只享食邑。

  “陛下厚恩!臣…臣不知如何言表啊!”刘恒再度感动道,今天的他流了太多泪水了,衣袍都被打湿了。

  “这是应该的,皇叔不必客气。”刘襄摆了摆手,“皇叔,朕的第二件事,便是想要知道代国百姓在朕登基这几年后的生活变化。还望皇叔去是想,朕希望听到的是真话。”

  “回禀陛下,自陛下登基以来代国百姓生活大为好转,近几年来户数净增近一成,增加了数万亩田地,粮食储量也翻了近二倍,持续朝着良好方向发展。”刘恒不假思索的说道。

  “皇叔所言非虚?”刘襄不由的质疑道,实在是代国太穷了,让他不敢相信代国变化这么大。

  “回禀陛下,代国之所以积贫,一者是匈奴常年于秋收之际入侵,粮食人为减产。自陛下与匈奴单于重新签订和约后,匈奴南下的频率大为减少。”

  “二者代国多山地,种植不便,耕地少。近年来少府的农具层出不穷,臣带领百姓开垦荒地,同时大力推广冬小麦,粮食产量因而增加。”

  “如今代国也已开始修建水车,臣相信未来代国的粮食产量还会继续暴增,百姓进而可养鸡豚狗彘之畜,食肉羿!”刘恒满怀憧憬的对着刘襄解释道。

  “原来如此,朕知矣!皇叔于代国功不可没也!”刘襄点了点说道。

  既然大汉的贫困地区代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河南河东等富庶的大郡肯定变化更大,这让刘襄对于他接下来的一项政策的实施有了底气。

  翌日,长乐宫温室殿

  刘襄与几位重臣会聚一殿,商议朝政。

  “朕欲要鼓励人口生育,以口赋为利导。”刘襄缓缓说道。

  口赋是汉朝的人头税,分为口钱和算赋。口钱是面向七岁到十四岁孩童的人头税,而算赋则是面向成人的人头税。

  大汉虽说田赋低的吓人,可人头税却很沉重,特别是对于七岁孩童便开始征收人头税,给平头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陛下,莫非想要废口赋?”少府卿刘舍试探性的问道。

  口赋是由少府负责收取的,这也算少府的主要收入之一,故而刘舍对于涉及口赋的事非常上心。

  “非也!朕只是要对口赋进行修改,让百姓可以放开胆子的生育孩子。”刘襄缓缓说道。

  “陛下可是想对多生育婴儿的家庭减免口赋,对少生育婴儿的家庭提高口赋,从而提高人口的数量。”右丞相张苍恭敬道。

  “右丞相果然聪慧,不亏为我大汉贤相。朕欲自今日起,对百姓生育婴儿数量作出规范。”

  “凡婚后三年育有三子者,免除每子五年口钱;生育四子者,免一年算赋;生育五胎者,免除一年徭役赋税;六子以上者,可优先享受官府授田,其一子可优先入郡国官学就学。”

  “凡婚后二年育子不满二人,加增两成算赋,不得出任千石官吏。官员若有生育不达标,上级官吏可酌情对其进行惩戒。”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