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_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去山东、河南、湖广等大府任职。

  虽然他对朝廷深感不满,但现实就是如此,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靠山的他也只好认命。

  出于对前途的悲观失望,加上陕西连年干旱下,流民盗贼四起,朝廷对陕西各地官府的支持几近于无,谢延年在焦头烂额、苦苦支撑之际,对于政务也是逐渐懈怠起来。

  除了对于朝廷的种种不满,谢延年对于整个大明的形式也是非常不看好,天灾人祸、流贼日益势大下,朝廷还能支撑多久?

  这一切自去年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今年,新任巡抚孙传庭剿灭高迎祥,将平凉府作为安置陕西流民的另一重要据点,并采取了一些列直接有效的措施之后,谢延年逐渐冷却的心重新火热起来。

  他刚才的一番言语并非恭维之词,确实是出自他的内心之言。

  孙传庭的身体力行以及推行的种种策略,彻底打破了官府一向高高在上、凌驾于百姓头顶的惯例,也让谢延年的认知发生了巨大改变:做官原来既可以让百姓受益,也能使得自己内心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下官对知府所言亦是感同身受!中丞行事,能他人所不能,行前人之未行,拯百万民众于水火,灭流贼千军于顷刻,凡此种种,皆使下官等望尘莫及;此生能于中丞麾下任职,实乃下官之幸事也!”

  平凉府同知方文也是施礼赞道。

  因为在剿灭马进忠等流贼中有立功表现,加上孙传庭在请功册中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原任灵台知县的方文已被超擢为正六品的平凉府同知一职,原灵台知县一职由孙传庭拔擢杨明盛暂代。

  虽然杨明盛只是生员的身份,但孙传庭秉持朱由检的旨意,任人唯贤维德唯能,上奏吏部的同时也给朱由检上了本子,将杨明盛、崔世生、谢仁星等人两年以来的功劳摆出,朱由检赞赏之下授意吏部尚书周云批准了孙传庭的举荐。

  孙传庭此举也使得众多缺少功名、但实干能力突出的吏员看到了希望:只要用心做事,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杨明盛一般为官一方,而不是终生都混迹于被上官呼来喝去的下层之中。

  “为官一途当以秉持初心为重,如此方得善念之始终。我等初读圣贤书之时,心中所想何曾是为了富贵荣华?即便做官是为了个人之私利,但在私利达成之时,顺带使治下之民生有所改善,此两全美事何乐而不为?本官最恨枉顾私利、残民以逞之官吏!其为官之时无视生民之疾苦,终日所思皆是醇酒美妇、投机钻营之事,掌朝廷所赋之权,却毫无用其利民之责!此等庸官恶吏自该人人得而诛之!寿存、修志当牢记本官今日所言,今后无论晋升至何等品级,行事应以利民为重,如此方不负先贤之教诲,亦能使己之良知稍安!”

  孙传庭端坐于平凉府二堂主位上,目光炯炯的看向座下的谢延年和方文,二人闻言皆是神态肃然的起身施礼受教。

  经过数月的相处共事,孙传庭对谢延年和方文这两名年轻官员还是很有好感的。在执行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决策时,两人都能放下身段,亲赴一线参与到安抚流民的过程中去,这在大明官场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不管其目的为何,但数月来二人都是不辞辛苦,奔波辗转于平凉各州县,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各项差遣中去;正是其以身作则的良好示范效应,也使得下属各级官吏无不干劲十足,也让安抚流民的种种举措得以更好的落到了实处。

  对于自己就任陕西以来取得的种种功绩,孙传庭非常满意,心中也是暗暗自得:放眼大明,不论是剿贼还是安民,谁能在短短两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洪承畴?卢象升?内阁那帮废材?六部那些庸人?哼哼!

  对于皇帝升赏洪承畴与卢象升大学士一事,孙传庭心内虽略有不满,但很快便想通了:若无洪、卢二人数年来苦苦支撑,自己就算出仕也是面临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那样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正在这时,谢仁星从堂外匆匆而入,给孙传庭见礼后禀道:“中丞,临洮曹总兵已至衙外,说是蒙古土默特部使者请见!”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