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5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件一边向耿谨文说道:“根据我们对南北各地乡村居民收入的调查和估算,我们认为要置办一所教育80名学生的小学校,至少需要两名老师,一名为资深老师,月薪为18元,一名为青年老师,月薪为12元,两个人一年的薪酬就是360元。

  接下来是学校的教具一年约76元,课本费28元,杂款元,学校的储备金10元,总计一年的支出是元。80名学生,每人缴纳元一年的学杂费就是64元,村子里征收教育经费元,剩下的300元由国家拨给。

  我计算了一下,拨款以2400万元为限,那么就可以让8万所小学获得扶持,受惠的乡村学生至少能达到640万…”

  耿谨文马上听明白了,这是以现在北京政江浙湖汉北府的教育预算做出的方案,他微微点头说道:“这个方案确实已经是现政府的能力极限了。不过以我国人口比例计算,能够上小学的适龄儿童至少也在5000万以上,这个方案惠及到的儿童也就十分之一出头,这…那么,那个较为全面的方案是什么?”

  周树人又从皮包中拿出了一份较厚的文件,然后翻开看着说道:“根据东北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学校教育制度,初级小学3个学年,高级小学2个学年,初级中学2个学年,高级中学2个学年,也就是说一共要学完9年,才算是完成了中等教育。

  根据这一学制,我们制定了一份对于小学校、初中学校、高中学校分别进行扶持的方案。首先是小学校,考虑到初小和高小的合并,我们认为每个小学校至少要有3名老师,一名资深老师,两名青年老师,月薪分别为18元、16元,这样一年的教师薪酬就是600元。

  这样的小学校至少能够教育100人,课本费就是35元,杂款27元,教具85元,储备金15元,一年总计762元。该校的经费来源一样分为三块,学生缴纳的学杂费80元,村子补贴的教育经费150元,国家拨款532元,1918-1919年度对全国11万所乡村学校进行拨款,共计支出5852万元,惠及乡村学生1100万人。

  按照小升初的比例,全国至少要有1万所初中,每所初中收纳200学生,最终惠及200万初中生。这样一所初中至少要13名老师,月薪24-36元,一年教员的薪酬是4464元。一学年的课本费400元,杂款360元,教具850元,储备金150元,一年经费6224元。

  学校的经费也分为三块,学生缴纳的学杂费1000元,地方政府补贴元,国家拨款元。总的拨款是万元。

  接下来是高级中学,按照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至少需要7000所高中。这样的高中需要15名老师,月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