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7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远东三省的经济比重中,工业产值达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46%。

  可以说,1913年的远东三省简直就是俄国各边疆区经济的典范,也是前主席大臣斯托雷平所设想的俄国边疆区发展方向。

  不过到了1915年,失去了大量劳动力且因为欧洲大战无从获得中央补贴的远东三省经济终于陷入了困境。劳动力匮乏导致了劳动力价格的升高,劳动力价格上涨又拉升了一系列物价上涨的开始,于是俄国远东地区的粮食、商品都失去了和东北三省粮食、商品的竞争能力。

  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的涌入,虽然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的消费,但同时又打击了俄国远东地区的工农业,于是在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同时,又出现了失业率上升的奇景。

  于是从1913年开始,俄国远东地区有两样东西是一直快速上升的,酒精的销售数量和排外主义分子。这也就是为什么远东布尔什维克组织的中下层分子为什么会倾向于护国主义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这种情绪,如果不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就无法摆脱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真正看清俄国无产阶级的利益究竟是什么。

  这也是吴川要把一批远东护国主义者送去欧洲战场,从而削弱俄国远东地区排外主义弥漫的社会氛围,为远东地区的合作打下一个基础的想法。

  但是,想要把这些远东的护国主义者召集起来送去欧洲战场,同样也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任务。坐在温暖的家中,喝着伏特加高喊沙皇万岁,和蹲在肮脏且老鼠横行的狭小壕沟呢,冒着随时可能被弹片击杀的风险,去保卫沙皇小爸爸,这显然不是一回事。

  除了那些天真的护国主义者、梦想着通过战争出人头地的小军官、觉得没有出路的破产者,只要觉得自己的生活还能过得下去的,就不会愿意真的上战场为沙皇陛下去牺牲。只是很可惜,最后一种人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大多数,否则的话日俄战争中俄国也就不会失败了。

  因此即便是在远东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极力协助下,谢尔盖和俄国的远东官僚们也足足花了将近三个月才征调了95600名士兵。当然,这个征兵成绩已经超过了彼得堡对于远东地区的期望值的130%。

  从12月3日开始,每天都有二列装满了士兵和军火的列车从哈尔滨开往了莫斯科。从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沿岸边疆区征召的俄军士兵,都会先抵达哈尔滨集合,然后配齐了个人装备及编组成团后,方才会向欧洲出发。

  1915年冬天的哈尔滨是热闹的,不过在革命委员会的细致安排和充足物资的供给下,及远东布尔什维克的组织下,这种集结和编组又是井然有序的。相比起来,外贝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