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3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梁士诒、王占元、袁乃宽、张广建这些北洋官僚和军头,那个家中资产不是数百万到上千万大洋的。

  记住网址kanshu.

  特别是在革命委员会压制着北洋上下,使得欧洲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内部基本保持着稳定的格局,这些北洋文武官僚们这两年捞取的钱财更是比过去多增加了几分,因为赶上了欧战的红利么。

  这些北洋军头在地方上固然是发了财,但同样也是弄得地方上怨气冲天,如王占元甚至连军饷都要不停的拖欠,先拿出去放债赚取一笔利息。正因为这些北洋军阀如此倒行逆施,当山东革命军进入河南时,驻扎在南方各省的北洋军几乎没有愿意北上和革命军去拼命的,因为都觉得不值得。

  最后,当地的百姓也对这些北洋军恨之入骨,一旦他们离开之后,恐怕就很难再返回来了。这要是北上打输了,回来又没有了地盘,大家可不得落草去当土匪了吗?

  因此,即便袁世凯不断给南方各督军发电报,但是得到的回电不是要求发钱发军火,就是建议双方还是以和为贵。袁世凯对此也是无计可施,他生平最喜欢的就是用钱收买手下,把贪污军需当成了控制部下的一个技巧,但是遇到了这样的生死关头,夹袋里就找不到半个人来对抗革命委员会的咄咄逼人之势了。

  而除了军费之外,弹药也是北京政府难以江浙湖汉北解决的问题。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在辛亥革命之后也就剩下了汉阳兵工厂可以一用,但是这个兵工厂相对于革命委员会这几年对军工的大笔投入来说,实在是难以相提并论。

  汉阳兵工厂一年生产的枪支炮弹,估计还不及革命委员会名下兵工厂一个月的产量,质量也远远不如。袁世凯和英国人商议,试图借款在河南新办一个大型兵工厂,一方面就是想要用来武装新编制的北洋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抗革命委员会在军事工业上的快速发展。

  因此随着革命委员会的名望越来越高,行事越来越见激烈,北京政府的官员们就越发想要依赖洋人来制约对方了。

  袁世凯及北洋官僚们的想法,正好迎合了英法的需要,甚至连美国也一样是乐见其成的。如果中国参战问题能够从北京政府这边解决掉,那么美国就没有必要对于革命委员会许诺的更多。

  和革命委员会一起遏制日本在东亚的势力扩张,这当然很好。但是美国政府此时还没有想过,要把俄国的远东也划分给革命委员会。日、俄、中三方牵制,革命委员会才会需要美国的支持,要是中国可以压制住日本和俄国,那么东亚还会有美国的位置么?

  正是抱有着这样的想法,美国人无动于衷的听任英日撺掇着北洋政府出兵欧洲,并在舆论上不断造势。比如梁士诒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