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1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私人关系,对于驻外使馆则并不怎么关切。

  这也就使得,北洋政府驻外使节基本得不到国内的帮助,也没什么外交方针,国内要是没有指示过来,大家就外国混日子,要是有指示过来,那么就按照国内的指示去办事,基本上同前清时代没什么区别。也只有少数留美幼童出身的外交官,会有一些主观能动性,平日里联络一下所在国的政界人士,算是建立起一些办事的人脉。

  当然,驻外使节们不愿多事,也同驻外机构缺乏经费有不少关系。除了像顾维钧这样被袁世凯看重的年轻俊杰,可以直接通过和袁世凯的交流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外,其他那些不被重视的外交官有的连自己的薪水都不能按时拿到,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性了。

  m.vipkanshu.

  比如,驻美公使其实还领导着南、北美洲各国的驻外机构,但是顾维钧也只能照顾到驻美机构的经费不拖欠,至于其他美洲地区的办事机构就没办法去保证了。

  革命委员会这边则不然,他们虽然插手驻外机关的事务,但是对于驻外人员及机构的经费保证上要比北洋政府出色的多。革命委员会给予南、北美洲外交机构的固定拨款是350万美元,还有150万美元的专项经费可以申请,这几乎是北洋政府给予驻南、北美洲外交机构一年拨款的十倍以上了。

  且革命委员会的外交方针也很明确,首先是为革命委员会的商业贸易服务;其次是为本国侨民的利益服务;最后则是向所在国的民众宣传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反击针对华人或有色人种的歧视性舆论。对于外交人员和所在国政商人士的关系,革命委员会倒不是那么的重视。

  虽然如此,但是美国政府和商业人士对于代表着革命委员会的纽约总领事杨安平的意见却越来越重视了,哪怕这位只是在康奈尔大学进修了美国历史,甚至不是研究国际政治出身。

  顾维钧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他也知道这江浙湖汉北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他背后的北洋政府太过无力。相比之下,革命委员会已经隐隐可以决定东亚的某些问题的走向了,自然美国政府就要尊重代表革命委员会发声的杨安平的主张了。

  他甩了甩头,把那点不快甩出了脑海后,便对着使馆武官温应星说道:“看来,需要你跑一趟纽约,把美国政府的意思传达给杨总领事了。请转告杨总领事,中国当前的形势来之不易,革命委员会切不可孟浪,把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温应星看了看手上的表,点了点头说道:“我现在出发,还能赶上下午1点半的火车,那么我收拾一下就出发了…”

  作为第一批进入西点军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他的入读还得到了美国国会的特别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