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7章 【自喷井】_大世争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在群狼群狼环伺的环境中,谈什么和平和友谊,这不是扯吗?

  可王学谦还不得不庆幸,萨巴赫家族不靠谱是他获得科威特最大利益的保障。

  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情况要比王学谦想的更加夸张一点,巴塞木-萨巴赫急匆匆走,又急匆匆的来,不同的是走的时候是一个人,来的时候是一大帮子。

  包括萨巴赫家族的族长,几乎所有的核心成员都到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就是要表达一个意思,要求庇护。

  阿拉伯世界对西方世界彻底失望,是在巴黎和会上。但当时的情况不一样,或者说失望是阿拉伯最强大的两个势力。哈希姆王朝和沙特家族。从底蕴上来说,哈希姆王朝更加深厚,是阿拉伯半岛上最高贵的家族,相比之下,沙特家族就显得落魄很多。

  当时在一战的时候,英国政府同时允诺了两家人,进攻奥斯曼帝国,有点一女许二夫的意思。

  可后来英国人反悔了,阿拉伯人在半岛上混得风生水起,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在这里根本就没有驻军。而英国在开战之初的战略受到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影响,集结了在北非的军队,还有加强了地中海舰队,在东线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目标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彻底解决东线的土耳其,并和盟友俄国获得海上的直接联系,围攻德国的最大盟友奥匈帝国。

  计划很出彩,在英国上议院获得了一致的通过。在军方支持力也很高,因为这是最理想的迂回战术。事实上,在西线战场上,英法联队对德国陆军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

  可惜……

  日暮西山的奥斯曼帝国,还是给英国人迎头一击,英军在东线大败。

  甚至这场大败让英国丧失了在战争初期获得的战争优势,两大势力不得不开始在东线维持相互防御的态势。这场战役之后,海军大臣丘吉尔不得不主动辞职。去了法国前线当步兵营长。

  想想看,至少十万主力英军,加上仅次于本土舰队的地中海舰队,都被奥斯曼帝国打的鼻青脸肿。骑着骆驼的阿拉伯人能攻入君士坦丁堡吗?

  别逗了,土耳其人也学会从飞机上扔手榴弹了,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好不好?

  虽说在一战时期,阿拉伯两大势力在半岛上闹的欢,可实际上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几乎全无。奥斯曼帝国也不去搭理这帮游牧民族。派遣的军队多一点吧,这帮家伙逃到沙漠里,死也不出来。派的军队少一点吧,他们帮着英国人截后路,战术下作的很。

  而英军也不爽,奥斯曼帝国可不是软柿子,想捏就能捏的。

  英国人在前方打的累死累活的,阿拉伯的这些豪强们开始琢磨着抢地盘。谁都想要当老大,保存实力窝里斗的心迹表露无遗。等到战争结束,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