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弘文迷案_永徽迷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早,两位家中各有老小,不妨先回罢。”

  这两人明显松了一口气,脚底抹油很快开溜,再也不见身影。

  薛讷无暇理会他们,阔步走进官厅,只见一个身量不高,但看起来很精明的年轻刑官站在堂中,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圆领袍,身挎牛皮小袋,里面装着查案的铁挫、小镊等物。

  薛讷行了个微礼:“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那年轻刑官忙插手揖道:“下官陶沐,请薛县令差遣。”

  “你这名字甚好,自带辟邪,适合做刑官”,薛讷为拉近关系,打趣了一句,而后便引入了正题,“你可看过案卷了没有?有什么疑问吗?”

  “已熟读过了,就等薛县令回来,一道查验证物。”

  “好,辛苦了,事不宜迟,我们现下就往库房去罢”,薛讷做了个请的手势,与那陶沐一道向库房走去。

  陶沐果然是个利索勤谨之人,已将证物分门别类码在了三张柳木长桌上,并附上了标识。薛讷见其中有十数块大大小小的熔融锡块,上前拿起细细翻看:“这些是哪里来的?”

  “在藏宝阁的废墟下面发现的,许是珍藏的锡器。”

  陶沐此话不假,藏宝阁中的确有不少锡器,而锡遇火则会融为液体,故而这些火场中的锡块都早已融成摊状,丝毫看不出其原本的样子。但薛讷仍觉得有些蹊跷,问道:“可有弘文馆别院的宝册?”

  “主管稍等”,陶沐说着,从一旁自己整理好的卷宗中抽出一册,捧到薛讷面前摊开。

  “再拿纸笔来。”

  两人边看边找,宝册翻完后,薛讷将其中所记载的全部锡器记录下来。陶沐见薛讷所记并非锡器的名称,而是重量,不由恍然大悟道:“薛御史果然好手段”,随即立刻去库房里找杆秤去了。

  昨晚薛讷与樊宁说起自己有所收获,便是因为想通了此计,若他所料想的不错,这些锡块会成为他这番猜想的关键证明。锡器熔融后即便形状改变,重量却不会变,若能将现场搜集的所有锡块逐个称重,数量相加,再与宝册所载全部锡器的重量之和做一个对比,便可知道其中是否存在蹊跷。

  两人挨个将锡器全部称重后记录在纸上,陶沐转身欲走,被薛讷叫住道:“陶刑官做什么去?”

  “去取算盘啊?”

  “不必了”,方才薛讷边记边心算,早已算出了结果,“你帮我写上,宝册所载锡器共八十五斤十三两二铢,而所有锡块之和重八十七斤九两三铢。”

  陶沐见薛讷竟有如此本领,大为惊喜,连连拍手叫好道:“薛御史果真名不虚传,下官佩服!”

  薛讷不习惯被夸,赧然挠头,却也难掩内心的一丝欣喜。方才他称重时一直在担心,倘若仵作在现场未能收集齐所有的锡块,导致锡块的总重少于记载,他的推论便可能无法佐证,现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