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卅三章 不宣之秘_味结膳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历十四年,已经过去近十七个年头了,文熙瑶作为本与何家不相干之人,住进何家也已十六年有余。

  她自己出生那年,正是节俭而仁厚的明穆宗临朝——节俭、仁厚这些优点都是由他人评说而得的,或许如此。

  可对她而言,家道中落、家族崩塌这些本应出现在乱世的事情,全都发生在那几年。

  她本姓田,家中虽非名门望族,田父却也官拜从三品,在江南做了个都转运盐使司,一家和睦,父亲温文尔雅,母亲秀外慧中。

  彼时田父偶然在南京,与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赵贞吉相识,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成为一对忘年交。两人常有书信往来,家事、国事无所不谈。

  然而,坏也坏在书信之中。

  隆庆(明穆宗年号)三年,赵贞吉以六十二岁高龄进入内阁,在多项政见上与内阁高首辅不和,政见不一致导致朝外冲突激增。

  在一封和田父的书信中,赵贞吉写道,高首辅非值得信任之人,独断跋扈,常回避关键问题而左右言他。

  田父自然在书信中只能好言安慰,却不知道赵贞吉没有在书信中把事实说全。收到信的第二年,隆庆四年末,因为赵贞吉在言官甄选和晋升一事上与高首辅意见相左,罢官请辞。

  赵贞吉返回家乡后,高首辅开始着手清除朝中与赵尚书意见相仿,或是与他平日交好者。

  田父首当其冲遭到打击,贬官,一贬再贬,而后革职,又诬陷他在任上办事不利,查抄家产,贬为庶人。

  在一连串的打击中,田父不堪其辱,留书一封,自取白绫一条挂于房梁,身亡。

  后来田母带着还没满周岁的田熙——也就是后来的文熙瑶,投奔到亲戚家中,因为田父的事,母女二人受尽冷眼。

  终于田母也在家里出事的两年后,郁郁而亡,双亲殒命,只剩涉世未深、区区两岁的田熙一人在这世上。同年,穆宗驾崩。

  田熙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很招人疼,但同样也因为家庭因素,被亲人疏远,都不尽家长之责。

  所幸有与父亲交好的赵祖公一家收养,赵贞吉正因皇帝去世深感伤痛,患上咳嗽不止的疾病。只能带着小小年纪的田熙在家识字认文,田熙稍大一些时,浅尝琴棋书画,也略通。

  小田熙还有一个他人妄想拥有的才能,虽都是些悲惨往事,但她能清楚记忆两三岁前,父母如何亡故,亲友如何抛弃的事。

  但每每想起,就会头疼欲裂,需要定期服用草药才能缓解。

  在赵宅,田熙结识了赵贞吉的一位门生的家中公子——王易朗,王易朗长她十岁,两人经常在一处玩闹。

  田熙一共在赵宅生活了四年,一天赵祖公在书桌前整理书稿时,端坐而逝,那一年田熙才六岁,又被迫开始在各位亲属家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使她的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