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6章:引进海外劳动力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国各地的公交车数量开始减少,学校都开始配备校车了,孩子上学和放学都有校车接送。大一些后,这些孩子则被送到学校住宿,施行半军事化管理教育去了。

  这种半军事化的教育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可以说当前的中华民国,就是一个时刻都在备战的国家。

  物质的发展,必然腐蚀精神。因此对下一代的意志力非常重视,学校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吃苦。一个懒惰的民族,是绝对无法发展的。

  校车的出现,公交车的减少,以至于很多工人上班都吃到了。因为那些公交车确实很准点,但是半小时一小时来一躺,让人等得心慌。一上车就是一大群人。

  那些企业老板,都纷纷要求企业员工购买汽车,反正可以搞车贷,一辆普通汽车的价格,也就是一年工资的样子,而油价又很便宜,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很多燃油了。

  如果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参与工作,那么经济上就更加宽裕了。买个车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的。

  而且买了车,还可以住到郊区去,不仅空气好,而且房子面积够大,尽管是木头房子,但住得却也很舒服。

  在这样的情况下,买车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有的人看别人都买车了,自然也要买车。

  但车已经成为社会必须资源时,自然是别人有我也要有。

  城市中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由于全国各地城市规划早有准备,因此街道建得很宽敞,停车场等设施也到处都是。

  在一些繁华街道,则建立了升降停车位。交通堵塞的问题,都还是少数情况。

  家庭汽车的出现,使民众出行方便了很多,社会节奏也随之提高。这一时期,电话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电话收费比较坑,用的都还是高产、中产阶级,普通收入阶级还未开始使用电话。

  各种电器,也开始走入那些中产阶级的家庭当中,价格自然也是比较贵的。相当于说,当民众普遍完成了对房子、汽车的消费后,电器、电价价格将快速下降,从而进入普通家庭当中。

  如今的高价格,主要是从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手上掏钱,从而实现财富再分配。

  火爆的市场,也吸引了很多欧美工业人才前往中国工作,因为在中国就业形势实在太好了,而且很多方面的工业人才比较缺乏一些。

  很多工程师、技工都在往中华民国跑,特别是欧洲的。

  此时中华民国的绿卡制度,已经越来越坑了。因为绿卡价格是按照普通工人50年收入的公式而得到的数字,如今中华民国的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50元。相当于一个人要想在中华民国获得绿卡(居住权),就必须缴纳万元,相当于旧时代的6万银元。

  不过那些工业人才不需要。只需要通过审核,具备一技之长就能获得居住权,但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