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 狭路相逢_纵兵夺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平国,良山北道,两支军队狭路相逢。

  与濮阳近畿的阎志伏击曹仁军有所不同,那是有心算无心。而在良山北道,两支军队在行进中都提着十二分精神,因为他们都知道,敌人就在这条路上。

  张辽知道有曹军偏师在良山北,是因为军师陈宫的预料;夏侯渊知道张辽在这边则是因为先前战局的判断。但归根结底,他们都只是能够猜到对方的大致方向,却不知晓准确位置,更不知道他们会在急行军的过程中狭路相逢。

  没有谁先发现谁,两支军队的斥候几乎在同时发现对方,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大部留下击杀敌军斥候,另派小队回还报告中军。

  燕曹良山之战,便在此时拉开序幕。

  良山北道在整个兖州都算宽阔的官道,因为过去良山是梁国猎场,故而可供四马并行,但其地势险阻,北有渠丘山而南有大良山,中间百顷林地,千顷丘陵,人烟稀少,最接近的城池分别是北五十里阳谷与南四十里寿张,乃是设伏阻击的绝佳之选。只不过双方都没有在此设伏的考虑,若能兵贵神速则可让敌不知我所攻,更不知何所守,都闷头赶路,却撞在一处。

  双方斥候起先都不过数十人的小队,即便相与于官道,也是看谁眼疾手快,曹军斥候扬着硬弓正待开弦,张辽部下的斥候队便已经勒住缰绳,三伍斥候撒开了在官道左中右站做三列,抬手便将上好弦的手弩隔着四十余步劲射而出,发矢过后看都不看,抽出马刀夹起马腹便冲突而上。

  这样的进攻被演练过无数次,早已渗入斥候队的骨髓之中,成为本能的反映。带着子龙压片的手弩让他们的弩箭在骏马奔驰中都不会被抖落,拈箭搭弦张弓放箭一系列动作与抬起手弩扣动扳机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五十步内手弩的精准更是十发九中,十五支弩矢劲射而出,对面的还未拉满弓的斥候自然是应声而落。

  不过这也只是开始,随着三伍燕军斥候扬刀冲上,对面反映稍慢的曹军斥候同样提兵迎来,双方便从突发遭遇变为乱战,随己方斥候闻讯赶来加入战团,双方上百斥候在官道上形成没有指挥的混战。所有的中下级军官都像燕北年轻时那样精通此道,在这种层次的战斗中,兵甲、战法都不太重要,比拼的是谁快、谁狠、谁的运气好。

  斥候短暂的厮杀没有拉锯到比拼运气的程度,双方交战冲突片刻,方才占据上风的燕军斥候便撤了回来。容不得他们不撤,曹军的前锋比他们的先锋来得快得多,在身后的官道上还没一点儿动静时,后面绕过官道的两山之间便传来大队兵马行军的声音,这场战斗再拖下去,便要比拼运气。

  而从敌军援军来得更快这一点上来看,燕军斥候们在今天没什么好运气。

  因为曹军将领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