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_人在四合院:我变成了何雨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娥的父亲就开门见山:“所以决定了,晓娥和她的母亲出去,那么应该去哪里?我娄家愿意赌,你是不是也应该公布一些诚意。”

  “不,你们娄家不是赌,这是你们娄家唯一的机会。”

  听到娄晓娥父亲的话,何雨柱轻声道:“这对你们娄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也就是晓娥,你们娄家才能够有机会,不然的话,我也不会找你们了,你们现在也已经可以用走投无路来形容了。”

  如果可以的话,何雨柱也想让冉秋叶的父母亲离开。

  不过他也知道,这根本就不现实。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冉秋叶的父亲和母亲,是书香门第世家,出名的知识分子,根本就不可能出国什么的。

  走也走不了。

  而且他们的思想,也不可能走。

  他们深知,情愿活在这一片土地上,也不可能远走他乡。

  而且娄家可不一样,娄家是重点打击的对象,暂时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两个家,完全就是不一样的情况,所以这也是他也没有把这件事,找冉秋叶父母亲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找了也没用。

  可娄家就不一样了。

  娄家正好要离开。

  听到何雨柱的话,娄晓娥父亲点点头,然后认真道说道:“你说的对,是我着相了,你也说了,出国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接下来应该如何做呢?”

  “去港城。”

  何雨柱轻声道:“那里,将会是我们崛起的地方。”

  此时此刻的港城,还没有回归,在那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遍地都是金钱。

  港城腾飞的时候,也正好就是这个时候,再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样子。

  娄家现在过去,刚刚好。

  港城因远离战火和动荡,吸引了大量南下的富商巨贾、文人政客和数以百万计的廉价劳动力,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乘势勃兴,银行业复苏,奠定了亚洲四小龙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五零到七零年,港城银行体系存款总额从亿暴涨到246亿,贷款总额也从亿蹿升至177亿。

  以李嘉为代表的房地产商人是这个时期的时代英雄。

  如果何雨柱没有记错的话,30岁的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一座12层的工厦,一代商业帝国迅速崛起。

  而他的第一桶金,正来自“low-tech”的塑胶花生意。

  在房产和金融业的助推下,港城这座城市积累了逐利和全民投资的特点。

  由于银行利率低,理财产品多样化,几乎每个市民都在炒房、炒股,以期快速赚钱。

  在港城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五零年以前港城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五零年代起港城开始工业化,到七零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港城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港城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