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零三章堆脂如玉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汝瓷烧釉工艺还是很关键的,主要是把整个素烧过的胎体,浸入浓度适中的釉水中,利用胎体的吸水性,吸附一定厚度的釉层。

  这种方法可使器物的釉层厚度趋于一致,操作较为简单便捷。

  由于釉有一定的粘度,在浸釉之后,器物的口沿部分,容易残留未被完全吸附的釉。

  当器物翻转静置后,这部分釉会逐渐干燥,在口沿或底足部分,形成相对较厚釉层。

  这种工艺痕迹,可见于传世器和出土器。

  当然,汝瓷标本的断面,未见多次施釉的迹象。

  这证明施釉工艺仍然为单次施釉,釉层厚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釉中氧化铝含量的提高。

  】

  随着釉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釉的高温粘度和熔融温度均有所提高。

  这有利于厚釉的形成,从而产生堆脂如玉的效果。

  釉烧,是汝窑制瓷工艺中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釉烧质量的优劣,会对汝瓷品质产生极为直观的影响。

  窑炉结构和窑具的使用,是保证釉烧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汝窑在釉烧时,窑炉内的升温、降温过程和氧化还原气氛等,一系列烧成指标,称为烧成制度。

  烧成制度在汝窑产品上,留下了工艺痕迹,我们可以通过工艺痕迹窥见古人对烧成制度的精准掌握。

  在烧制完成后,瓷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会出现开片。

  这种釉层的裂痕,实际上是陶瓷釉面的一种缺陷。

  可是恰恰相反,在北宋文人眼中,这一缺陷却具有独特美感,成为汝瓷的特征之一。

  釉的纹片又称开片,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釉层裂纹。

  出现开片,本身是烧成过程的一种缺陷。

  胎釉的完美结合,应当是彼此的膨胀系数一致,从而使釉面无开片。

  但这在宋代难以企及的绝技,由于材料和烧制工艺的关系,一般是做不到无开片这种程度的。

  现在传世汝瓷器中,唯一一件无纹器物,为藏于弯弯故宫的天青无纹水仙盆。

  这件宋代文物因为瑕疵,成为瓷器中的另类,后来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这是一件传奇的瓷器,它出生于我国宋代的汝窑。

  它曾走进皇宫只供皇家使用,它甚至与乾隆皇帝有过一段故事流传至今。

  它成为国宝中的国宝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为,它曾是一件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产品会成为国宝?这个不可能吧,真的可能。

  我国最有名的瓷器,在宋代。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举世闻名。

  “宋瓷天下第一”,而“汝窑为魁”。

  这个位列五窑之首的汝窑,原产于汝州境内。

  当年,周世宗柴荣命人烧造一种瓷器,称为柴窑,即是最早的汝瓷。

  而汝瓷有两点与其他瓷器不同的特点,一是釉色奇特,介于蓝与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