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章 小银匣子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宁卫民才能从老爷子的讲述里,知道了更多从别处听不到的知识。

  比如这何仙姑造型的八仙人儿吧,那就是京城过去独有的一种绒制品,今日已经很难再找到了。

  由于是由绒鸟创新而知名的,所以这种绒制品就俗称为“绒鸟”。

  据康术德说,这种东西是将真丝、蚕丝、麻纤维和人造纤维,成绒染色以后,在金属丝上加工制成的。

  复杂的工艺总结成一句简单的话,就是“铜丝为骨、蚕丝为肉”。

  在过去,这种绒制品的用途是很广泛的。

  因为广义上,“绒鸟”还包括了绒制的花、虫、草、兽、吉祥字样、图案、花样儿、人物等。

  像旧年月里,那些小孩帽子上那些艳丽的毛绒装饰品,女人们的头饰、婚礼聘嫁的头冠、京剧演员们的盔头、小壁挂、盆景、盆花,以及马、骡、驴等家畜头上的红绒球和装饰物,几乎都是这种东西。

  特别是因为“绒花”与“荣华”谐音,佩戴绒花,暗含着荣华富贵的意思,所以爱戴绒花的人是特别多。

  老爷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八仙人当成个物件呢?

  不是因为他喜欢这种工艺品。

  而是因为他知道,像这种八仙人儿,曾是二三十年代东安市场风靡一时的玩物,属于“绒鸟”极为罕见的产品。

  这是由京城最知名的绒鸟名家,有“绒鸟张”之称的张宝善仿造清宫的精品来制作的。

  最关键之处,是用料和寻常不同。

  果不其然,宁卫民按照老爷子的提点,扒开人物的衣服一查看,发现里面的金属竟然是已经氧化得近似于全黑的白银。

  虽然用量不多,仅仅用于八仙人儿的骨架,可也能卖个二三十块的了。

  至于那副老式眼镜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原来开办在西打磨厂“三山斋晶石眼镜店”的老货。

  还是老爷子的话,所谓晶石眼镜,其实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水晶眼镜。

  当年的“三山斋”是极有信誉的商号,水晶都是专门定点从原产地采购而来的。

  比如无色透明的水晶石来自苏州,墨色水晶石来自乌兰巴托,茶色水晶石来自崂山。

  因此,“三山斋”的眼镜质量绝对有保证,价钱也要比别家的贵上许多。

  即使现在,这副眼镜要送信托商店去,想换个百八十元也是没问题的。

  还有最后那一卷子陈年白布,其实也不是普通的布。

  其实这是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浏阳圆丝细夏布。

  由于这种夏布以“织工精巧、质地特别细腻称雄于世”,明代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所以打过去就卖得不便宜。

  最起码,也是普通棉布两倍的价钱。

  虽然是陈布,看样子放了至少二十几年了,可质量上没毛病,一点不绡。

  它的颜色微微发黄,那不是搁置时间长了导致的,而是原本的“鸡骨白”

  老爷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