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5章 李渊在上海_大唐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李婉欣在逼着王宝刚制作显微镜的时候,到处游玩的李渊一行也来到了上海县。

  对于这座新出现的县衙,李渊是充满了好奇。

  毕竟这两年他没有少在《大唐报》上看到上海县相关的报道。

  对于上海县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是将信将疑的。

  刘仁轨作为李承宗的弟子,水平肯定是有的。

  但是水平是否已经高到了这种鬼斧神工得地步,那就值得怀疑了。

  “太上皇,这上海县码头,据说自从上海县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修建。

  如今已经有了好几个码头了,将来的规模还会不断的扩大。

  单单修建上海县码头,就消耗了大量的水泥产能,为上海县的水泥产业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由于上海县是长江的出海口,它不进可以沟通南北的货物,还可以将长江沿岸的物资都集合在一起。

  所以虽然上海县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码头的生意却是非常的不错。”

  裴寂作为李渊身边最受信任的大臣,这一次自然也是跟在身边的。

  作为曾经的大唐宰相,他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裴公说的有道理,这上海县的发展,着实非常神奇,让人感到意外,甚至不可置信。

  虽然成立的时间很短,但是上海县的人口一直都来不断的增加之中。

  很快的,上海县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县了。”

  陈叔达在一旁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要说上海县的发展,一般的地方还是很难跟风的,他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太上皇,这一次我们既然来到了上海县,那就好好的看看这里的情况,看看刘仁轨到底有什么本事,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小渔村变成了繁华的县衙。”

  裴寂很清楚李渊为何会有本次的出行。

  如今他也知道自己在朝中已经没有机会了。

  但是他还有子孙后代。

  裴寂还指望着他们光耀门楣呢。

  所以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难免就会瞻前顾后。

  一般情况下,这也不算是什么缺点。

  但是也得分情况啊。

  眼下的情况显然完全不同。

  “大郎识人的本领还是挺强的,当初太原郡王府的那些人,个个都有几分本事,如今都已经开始大显身手了。

  就连这个刘仁轨,当初没有谁在意,没想到也不简单。”

  李渊一边在上海码头上走着,一边看着四周的景象,心情很是感慨。

  这里的情况,跟他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很不一样。

  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他都不相信大唐治下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太上皇,这也是您给陛下打下来的基础好,上海县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那么大得变化。

  要不然指不定现在还是处于隋末动乱之中呢。”

  裴寂很是会拍马屁,尽是挑选李渊爱听的话。

  “微臣见过太上皇殿下!”

  就在他们说话之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