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0章 稷下论学(十)_凰涅天下(GL)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天性,也就是说世界观已经错了,后面阐发出的方法论也只会把人引向谬路——一条不可能达到终点的谬途。

  那么,什么是“率性之谓道”呢?

  名可秀继续往下讲。

  “率”读“索”音,古字义是“直”。“率性”就是直道而行,不歪曲。直,也是直心。什么是直心?就是没有加坏的观念污染的,是纯洁的、天然的,这个就是道。依从人性中的至善之心而行,这就是道。

  《三字经》中首句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是指人性,不是指天性。

  我们讲性无善恶论,是指天性。天性是自然禀性,干净的。可以说天性是至善的,因为没有恶;也可以说天性是无善的,因为没有善的概念。

  但是身为人,人性之初是至善的。因为这是人类最初的美好,也是人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第450章稷下论学(十),网址:能够构建的基石。所以,人之初,必须善——这是人性的要求。

  故,《中庸》说“率性之谓道”,意思就是:不加上后天的心思,不加上后天的染污,直道而行,这就合于道了。也就是合于人性之初的至善了。

  但是,人往往不可能做到。

  人生下来,有后天家庭的教育影响,有亲戚朋友的影响,有身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社会风气的影响,等等,心思龌龊了、脏了,或者歪了。这就必须把它纠正过来,故要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把它改过来,所以《中庸》说“修道之谓教”。

  这个“教”是教育的教。“教”者,古字义是效法的“效”。“效”也是“学”的意思,学习的学,跟着来学,谓之教化。所以修道就是教育的目的。之所以人同一切众生、一切禽兽、一切生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教育、有文化,可以把坏的一面修正、改过来。

  这就是《中庸》开篇三句话的大义。

  知道了天性之后,我们知道什么是人性。知道了人性之后,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道——以人为中心、人道为中心。知道了什么是道后,我们知道了怎么去修道——如何去明道而起行的道,就是“修道之谓教”。

  名可秀可以说将“天性”和“人性”阐述得很明白了。世界观也就很清晰了。大家修道德,不是要回归到婴儿般干净的“天性”状态——这样的状态是视万物同仁的圣者才能做到,普通人要修的是人道,就是要洗涤后天沾染上的人性中的污秽,尽量回归到人性之初的本善。

  简单的一句话讲,就是:少些私欲恶念,多些与人为善。

  这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不是要你做圣人,但是要做一个善人。

  这有多难呢?

  与父母善,然后与兄弟姊妹善,然后与亲

  请收藏:https://m.mfxs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